查看原文
其他

生死存亡面前,哪有什么感情可讲

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-04-24
最近两周,有超过10人次留言希望讲讲粮食安全问题。
具体问题不太一样,比如有的直接问如何理解,还有的问为啥提“农业强国”,又有的是质疑,觉得粮食已经连续20年丰收,库存粮食够全国人民啥都不干吃一年,为什么还要强调粮食安全?

过往谈粮食、三农,很多朋友不感兴趣,这也是小镇几次计划谈一整个系列只能中止,毕竟在公众平台上做大众传播,不能变成“阳春白雪”,再好的东西看的人少了,意义也就大打折扣。

所以今天谈的角度,不是常说的国内,重点是国际,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情况下的新变化。

最开始,还是要纠正一个概念,那就是“粮食”不仅仅是五谷杂粮,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所著《说文解字》,“粮”和“食”是两个词。
正所谓“远粮近食”,远游在外不像现在有发达的餐饮和食品工业,能够带着充饥的只能是五谷杂粮做的馒头、烧饼等所谓的“粮”,而长期居住在某个地方,绝不可能只吃五谷杂粮,还得吃蔬菜、水果、蛋白质等等,这就是“食”。

中国现在口粮足够了,但“食”远远不够,而且所谓的口粮够了,也是建立在食物的充分供给基础上。

想想看几十年前,在缺油少肉的时候,光靠吃五谷杂粮,一个成年人一顿吃十几个馒头都不奇怪,小镇爷爷那一代干活的时候,一顿饭论斤吃煎饼,很多人胃伤了;而现在一个成年人一天能吃多少五谷杂粮?

主粮吃得少,关键就是更加充沛的蛋白质、脂肪、蔬菜供应。

但一切非粮食物的生产,要么以主粮作为原材料比如饲料,又或者需要挤压主粮的生产,比如甘蔗等糖类作物、蘑菇等经济作物。

就拿一个基本数据就明白了,去年国内主粮生产高达6.87亿吨,但仍然进口了1.4亿吨,扣去少量的出口,用于国内的粮食总计8.3亿吨。

这里面作为口粮直接吃掉的只有2.82亿吨,只占三分之一,剩下的饲料用掉4.29亿吨,用于提供肉蛋奶以及皮革等畜牧业产品;工业用掉0.8亿吨,种子用掉0.115亿吨。

这四项总计用掉8亿吨,剩下的2700万吨转为库存,用于增加储备和替换陈粮。

中国现在能让全国14亿人吃一年的粮食储备,就是每年靠这一两千万吨慢慢攒下来的,真的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。

这个家业太不容易,以中国的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,稍微放松一下,说万劫不复太过了,但食物价格上涨、吃的没过去好了,甚至在粮食进口上被勒索,那太自然不过了。

有很多人包括很多主政的人都不理解,总觉得中国现在强大了,粮食年年丰收,甚至还因此笑话粮食相关部门,觉得既然都丰收了,为什么还老是说粮食安全,还非得让产粮。

还有的拿国内发生的一些事进行攻击,意思无外乎质疑所谓的既得利益。

比如2023年奶农很艰难,鲜奶价格崩盘,收购价和奶农成本价倒挂,奶农赔钱经营不下去,只能杀牛,但与此同时仍然在大量进口奶制品。

于是有的人就质疑,是不是存在利益勾结,故意不买国产奶,非得进口国外的。

其实现状是,中国目前每年消费鲜奶(进口奶粉等也折算为鲜奶)大概是5000万吨,但本土自产不到4000万吨,比如2022年同比增长6.8%,但牛奶产量也只有3932万吨。

而按照目前发展趋势,预计到2025年,中国奶类消费量很可能突破6500万吨,逼近7000万吨,国内产量增长就算年年6.8%,到2025年自产也不过4700万吨,缺口至少有1800万吨,怎么办?

也只能依赖进口。

而且尤其是奶粉,高度依赖进口。如2022年奶粉消费量约为210万吨(全脂和脱脂都包含),同年进口奶粉130万吨,同比已经减少了15.4%。

按照8吨鲜奶产1吨奶粉的一般比例,这130万吨奶粉相当于1000万吨鲜奶,占了进口奶制品的多数。

有的人会觉得,进口奶粉这么多,是因为国内食品不安全,国外的安全等等,这就是不知道基本事实带来的认知偏差。

实际上,主要原因是便宜进口奶粉哪怕加上关税、运输成本、损耗等等,成本也只有国内自产的一半左右,至于进口的某些奶粉卖的贵,与成本和质量无关,仅仅是想多赚钱罢了。

又比如大豆,这个也有很多质疑,觉得为什么放着本国的大豆品种不用,非得进口国外的大豆,怀疑存在内外部勾结,想要灭绝国内大豆。

阴谋论太具有迷惑性了。

国内现在一年进口粮食大概在1.5亿吨左右浮动,其中大豆基本三分之二,大概9千多万吨。实际上国际上把大豆归类为油脂,而不是粮食,但中国把大豆归为粮食,这是有原因的。

国内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、油脂含量低,天然不适合榨油,更适合做豆腐等蛋制品,所以国内不用担心吃的豆腐是国外大豆,这个可以放心,甚至用国外大豆做食用油的占比也比某些阴谋论低的多,这就是简单的大豆品种和经济规律。

进口的大豆油脂多、蛋白质少,大概近1亿吨进口大豆,能榨油2000万吨左右,剩下的7000万吨豆渣作为植物蛋白用于饲料,要不然靠粮食怎么支撑如此庞大的畜牧业需求?就算这样,每年仍然需要大量进口肉类。

2022年牛肉进口高达269万吨,而2018年才不过104万吨,大概占国内牛肉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。

不仅仅蛋白质,油脂、糖类自产都有很大缺口,油脂的缺口特别大,超过70%依赖国际市场,糖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也接近50%,而且考虑到存在难以统计的走私行为,实际依赖很可能更高。

不要再阴谋论什么内外勾结、既得利益、灭绝国内品种等等了,也少说不顾农民利益,关键还是自产不够、成本差距巨大。

就说糖,中国产糖第一大省是广西,成本也最低,但广西糖业2019年生产总成本在5800到6000元每吨,然而当时国内白糖的市场价格也不过5200元每吨,价格倒挂。

这可是中国糖类生产成本最低的省,对比下国外,进口糖2019年配额内的3000到4000元一吨,而配额外的也只有4800元一吨。

能怎么办?

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,必须对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最充分的认知和准备,关于挑战和风险另撰文谈,但有一点最基本的,那就是要把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,不能吃饭都被人卡住

那就必须在加强本土生产情况下,尽最大可能利用国际市场,在最大限度平衡农民利益和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,能进口多少就进口多少。

但是中国太大,国际所有粮食市场一年总规模也不过3亿多吨,中国进口的多了,其他国家就少。

全世界比中国更缺粮的国家太多了,这些国家抗风险能力极弱,不说非洲国家了,就算是以色列,如果战乱加剧,以色列国内也得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,到时候就得是以色列呼吁人道主义,要求停火了。

关于以色列为什么会呼吁人道主义,次条谈谈,不分散话题。

其他中小国家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更大,而且资金更加匮乏,粮食价格的波动导致进口量减少,很可能给国内带来粮食危机。

而中国进口大量粮食,在某些势力的恶意引导下,已经被泼上了脏水,这些需要粮食进口的国家,未必不知道这是抹黑,但是粮食安全关系国家、人民的基本生存问题,就算感情再好,在这样的生死存亡问题上也得大打折扣。

就拿印尼举例吧,在中国的支持下,印尼开通了高铁,运营刚满月,大受好评。但还有一个方面,是中国人不容易注意到的,那就是大豆进口对印尼的重要性。
印尼是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,也需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,主要来源就是鸡蛋、鸡肉以及豆制品,去过印尼的会发现,街头巷尾、家家户户特别流行“炸豆腐”,这是很关键的蛋白质来源。

印尼大豆产量有限,2022年产量超出目标,也才30万吨,而2020年进口量是250万吨,也就是说印尼大豆90%依赖进口

中国大豆进口是9000万吨,这是数量级的巨大差别,可以说中国进口大豆只变化几个百分点,可能就意味着对印尼大豆进口的巨大冲击,印尼近3亿人也要吃饱吃好,怎么办?

非洲呢?更多贫穷国家呢?

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,再好的友谊也要打折扣。

我们就算为了自身粮食安全,也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全世界粮食产量。尤其是像印尼、非洲等粮食进口国的本土粮食产量,它们的产量高了,进口就少了,也就保障了我们的安全。

而在这个过程中,也会实现很多正面目标。比如建立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体系,尽可能地降低对传统四大粮商的依赖。

粮食安全,绝非儿戏。


其他文章推荐
■  谈谈罢免和免职
■  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:政策是如何制定的?
■  分层的真实社会,如何向上破圈?
■  拐卖婴儿背后,是一条庞大的地下产业链
■  自恨不需要逻辑,地下室下面是深渊

如果喜欢,还请点赞、“在看”和关注吧
欢迎分享,让更多人发现“大树乡谈”

除本号外,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

请注意辨别,欢迎关注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